为此,研究者将一块光伏电池(PV)与商用热电发电机(TEG)模块集成在一起,将温差转换为电能。
中来股份成为进击最凶猛的企业之一。而到了2020年末,中来衢州3GW电池项目更是在2020年财报重要在建工程中消失了,未见任何解释。
据查,中来股份该项目的实际进展不仅远低于中来预测的建设期1.5年,甚至在2018年出现了诡异的倒退。(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消失的第一大投资项目2017年4月12日,中来股份与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书》,中来拟在浙江衢州投资光伏产业园项目,建设年产10GW N型单晶IBC与双面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一期建设3GW N型单晶IBC双面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预算为15.05亿元)。那么,拥有超百亿扩张雄心的中来资本实力如何呢?一般来说,企业资本最核心的来源是企业所创造的净利润积累。截止2021年9月末中来股份资产负债率为62.09%,同比增长了10.68个百分点;资金净值为10.87亿元,资本实力位居光伏上市公司第30位。考虑到当前外部融资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更需要比拼自身造血能力(经营现金流)。
这样的综合实力能支撑其百亿扩张战略吗?最新消息是,3月22日早晨7点,中来股份发布《关于延期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称,由于《关注函》涉及的部分问题需进一步落实、补充和完善,故无法在2022年3月21日前完成回复工作,延期至2022年3月24日前回复。而11个月后,即2021年3月29日,中来股份又公告称,根据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实施需求,拟将募投项目年产1.5GW N型单晶双面TOPCon电池项目的建设完成期由2021年3月31日延长至2022年3月31日。该条路径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的性能具有不确定性,掺杂了银和铜两种不同金属,银包铜粉的品质决定了低温银浆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银包铜材质的可靠性,此外,银包铜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都有待进一步验证,市场接受程度并不高。
全球的低温银浆市场主要被日本京都电子、德国汉高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占据,市场占有率80%以上,进口低温银浆价格约8500-9500元/KG,价格昂贵。2低温银浆国产化国内厂商如晶银公司、聚和公司等,均已开发出低温银浆。不仅于此,金石能源提供的低成本异质结方案低银耗技术+国产低温银浆+120m薄硅片,结合了多重降本路径,使产品已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使用PVD铜的低银耗技术后,HJT电池非硅成本为0.25元/W,在非硅成本上约比PERC电池高0.07元/W,但当使用120m薄硅片时,HJT的硅成本要比PERC电池低0.07元/W综合成本(硅+非硅)上,HJT电池的成本已与PERC电池相当。成本的大幅降低,将是异质结电池规模产业化迈出的一大步。
银包铜技术主要是降低低温银浆中银粉含量,用铜粉替代部分银粉,通过降低银粉的使用量来降低低温银浆成本。在国产低温银浆导入异质结量产方面已有成功案例,2021年,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使用国产低温银浆生产的HJT电池超过1000万片,约60MW,经过批量化生产验证,充分证实了国产低温银浆大规模应用量产成功。
从目前各降低成本路径发展现状看,金石能源的低银耗技术使低温银浆使用量降低到了13mg/W,成本大幅降低,成为了降本最优的选择之一。电镀铜成本优势明显,但是工艺劣势也明显,主要在于工艺流程比传统的丝网印刷工艺更长,设备投资成本高,根据估算,每GW需超过1亿以上的投资。电池的低温银浆单耗仅为13mg/W,栅线电极成本可降至0.09元/W。3使用银包铜复合型浆料银包铜技术是用银覆盖铜,通过不断调整银与铜的掺杂比例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该技术采用的是PVD铜和ITO同时镀膜,可在同一条PVD线上实现,工艺简单,不需要任何的电镀工艺,也没有相关环保问题,且是在现有PVD设备上开发出来,生产流程简洁,良品率高,更容易实现产业化。低温银浆是丝网印刷工艺的关键材料,银浆用量大、成本高昂,在异质结电池成本中,低温银浆占据总成本的比重约为20%,占电池片非硅片成本比重超50%,低温银浆的成本降低对于异质结电池产业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低温银浆实现国产化后,降本幅度可超过20%;第三、使用银包铜等新型复合型浆料。这条路径主要是通过工艺改进,降低浆料中的银含量,如在浆料中添中廉价金属铜粉等;第四、使用电镀铜替换低温银浆,彻底不再使用银浆;使用电镀铜工艺,可以做到免银浆,电镀铜的价格相比于低温银浆具有巨大的优势
进击的韩华新能源当野心勃勃的韩华新能源,遇上没落的多晶硅巨头,一个崭新的故事就此展开2021年11月18日,REC Silicon在官网宣布,Aker Horizons、REC Silicon和韩华解决方案公司已签订协议。为此,韩华新能源通过提高产能的方式,跟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当然遇到了和中国光伏企业相同的问题硅料供不应求。
此外,Aker Horizons应在股票发行的同时以每股20挪威克朗的价格出售和收购公司21891275股现有股票。韩华集团在当时选择让韩华新能源和韩华Q.CELLS合并,是想打造全球太阳能行业的新领导者。
等到REC Silicon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已是2019年,其宣布将美国摩西工厂的最后100人进行裁员,据说只留下了一位维修人员,一代多晶硅巨头就此退出光伏大舞台。此外在2021年底,韩华新能源还曾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2.58亿元)用于提高产能及研发活动,包括在韩国扩大3.1GW的产能、TOPCon和钙钛矿电池技术。因此,韩华新能源看中了曾经排名全球前列的多晶硅巨头REC Silicon。数据显示,2019年,韩华新能源电池片出货量已下滑至全球第四。挪威多晶硅巨头数据显示,海外拥有较大硅料产能的企业屈指可数,仅有韩国OCI、德国瓦克、美国Hemlock等,难以满足韩华新能源的需求。但在2016年,其多晶硅出货量迅速掉出全球前十,关注度也大不如前。
2019年,韩华新能源先后在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对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和REC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声称这三家企业使用了其专利钝化技术来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和性能。2014年,韩华新能源以全股份交易的方式收购韩华Q.CELLS,成为当时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光伏电池制造商。
Aker Horizons将以每股20挪威克朗的购买价格出售REC Silicon的70,104,276股股份,从而使Aker Horizons的总收益约为14.02亿挪威克朗。在股份发行和股份购买完成时,Aker Horizons和Hanwha Solutions将各自持有REC Silicon约16.67%的股份。
根据协议,REC Silicon将发行48213001股新股,韩华解决方案将以每股20挪威克朗的认购价进行认购。但REC Silicon也多次对外表示,其摩西工厂依然具备重启多晶硅生产的能力,且产能高达2万吨。
2021年,韩华新能源组件出货量已下滑至全球第九,地位大不如前。但韩华新能源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并未因此变好。毫无疑问会在北美市场给中国光伏企业造成巨大压力。2010年,韩华集团子公司通过收购成为江苏启东林洋新能源第一大股东,正式进军光伏行业。
资料显示,REC Silicon是成立于1996年的挪威企业,2011-2014年间,其太阳能级多晶硅出货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五,2015年排名还全球第六。2015年-2017年,韩华新能源电池片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组件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五。
但其组件出货量却被挤出前五,排名全球第六。时隔数月后,韩华又将Aker Horizons手中的股份收入囊中,成为REC Silicon最大股东,也意味着韩华新能源将在美国拥有美国从多晶硅至组件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也将极大提高韩华新能源在美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的竞争力。
在此交易完成后,韩华将成为REC Silicon最大股东,并将在2023年重启REC在美国摩西湖的多晶硅制造工厂。最终美国方面认为晶科能源等企业未侵犯韩华新能源专利,终止调查。
3月23日,REC Silicon ASA在官网宣布,其全资子公司Aker Horizons Holding AS(以下简称Aker Horizons)今天与韩国韩华解决方案公司和韩华公司(以下简称韩华)达成协议,出售Aker Horizons在REC Silicon ASA中的所有股份。全球市场地位下滑但韩华还是低估了中国光伏企业。交易完成后,Aker Horizons将不再拥有REC Silicon的任何股份或持有任何投票权。彼时正值后光伏寒冬期,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巨大打击,无锡尚德在2013年破产重组,其他巨头企业大多深陷亏损泥潭。
2012年,韩华集团旗下另一子公司韩华化学,又收购了当时出现巨额亏损的德国太阳能企业Q.CELLS,成立了韩华Q CELLS。2018年,韩华新能源电池片出货量进一步提升至全球第二。
韩国光伏龙头的诞生资料显示,韩华集团为韩国化工巨头,世界五百强企业。因此,这次看似普通的收购背后,其实也是韩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一次阻击。
此举将让韩国光伏龙头在美国拥有从多晶硅至组件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但韩华新能源继续上诉,并将战火扩大至欧洲其它地区